【家庭园艺用品推荐】让中国海上风电从“一片空白”走向“世界领先” 三峡集团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

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。一片空白(湖北日报通讯员 韩磊 摄)
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王璐

6月24日,让中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,国海由三峡集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上风世界术进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”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。

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,电从等奖发展海上风电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、领先家庭园艺用品推荐推进绿色低碳转型、峡集学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。团荣十多年来,获国中国海上风电事业从“一片空白”走向“世界领先”,家科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登顶世界,步奖海上风电产业链不断完善。一片空白特色美食

电从海上来

位于平潭的让中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,海风丝丝缕缕,国海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映入眼帘——一座巨型白色“大风车”高高屹立,上风世界术进一幅海上风电场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。

这台海上风电机组,轮毂中心高度152米,约相当于一座52层大楼的高度;单支叶片长123米,能够同时容纳300个成年人并肩站立;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,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。2023年12月21日,它再次实现24小时满功率运行,烹饪教程日发电量达38.72万千瓦时,相当于近17万人一天的生活用电量,刷新海上风电单机日发电量世界纪录。

中国南海海域地质条件繁琐、波流变化多端、气候变幻莫测、台风频发。这样的庞然大物,是如何稳稳地立在海上的?

“三峡工程因创新而生,创新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基因。从水电到风电,尽管事业不同,但创新精神不会断档。”三峡集团科技创新部主任刘运志感慨,“我们不断锤炼‘出题者’‘答题者’和‘应用者’能力,聚集出色团队集中攻关,带动行业敢研敢用。”

17年前,“国家卓越工程师”称号获得者,三峡集团所属三峡上海院首席专业师、总工程师林毅峰出征亚洲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——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时,中国海上风电虽拥有辽阔的发展前景,但在相关技术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。

2010年起,三峡集团坚决落实国家战略部署,实施海上风电引领战略,加快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,全面掌握海上风电开发、建设、运营等核心技术。

其中,围绕工程项目开展风机复合筒型、大直径筒型、新型嵌岩桩等筒型基础结构研究和抗冰结构研究,让如同“筷子插入豆腐里”的风电桩在海底稳稳“扎根”。组织不同电压等级的海底电缆研发,推动我国海上升压站从无到有、从有到优,打造全球输送容量最大、电压等级最高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等多名院士专家高度评价:“为突破我国海上风电高效、优质、低成本、规模化开发的技术瓶颈,形成自主创新的成套技术与装备,实现产业化”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”。

从一叶“扁舟”到百万“丛林”

中国南海,离岸28公里,水深30米之处,一台高近百米的风电机组矗立在三角结构的漂浮平台之上,远远望去,“三峡引领号”标识赫然醒目。

其周边,314台风机林立,展翅飞旋间,海风化为清洁电能点亮千家万户,这里是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——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,这片吸风吐电的海上“森林”正为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注入绿色动力。

自2021年投运以来,这一“中国三峡”风机阵列成功经受多次超强台风考验,化“台风危机”为“发电良机”。

对大湾区居民来说,蓝色电能一端连接着“降碳曲线”,一端连接着“品质生活”。世界夜景卫星图上,粤港澳大湾区璀璨的灯光交相辉映,三峡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约5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,可在满足24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的情况下,减排二氧化碳480万吨。

在纵贯我国南北18000公里的“蓝色走廊”上,获奖项目创新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辽宁庄河、江苏如东、福建兴化湾和广东阳江等我国70%以上海上风电项目,支撑超过2400万千瓦规模的海上风电建设,经济效益超600亿元,减排二氧化碳约5000万吨。

壮大海洋经济的关键在科技。从平潭“一点”向南北“一线”,从服务东北振兴战略,到长三角一体化战略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,不断延伸的“蓝色走廊”正从能源“神经末梢”变为“强健筋骨”,与“西电东送”国家战略构成时空互补,为我国能源安全带来澎湃后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