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智能家居新品 很顶尖】在杏花村追风!广东农事定向大赛打造乡村“第二课堂”

在杏花村追风!第二课堂广东农事定向大赛打造乡村“第二课堂”_南方+_南方plus

戴上打卡器,古朴的第二课堂岭南回字型大屋成为赛事标识,阵阵清香的杏花杏花村稻田成为关键完赛点,上世纪的村追村历史片段渲染着“寻宝”挑战的氛围,一场充满乡土符号和农耕印记的风广创意赛事“燃”动七月。

参赛家庭在高州分界粮仓旧址参加“能量觉醒”寻宝赛。东农

参赛家庭在高州分界粮仓旧址参加“能量觉醒”寻宝赛。

7月20日,第二课堂2024年广东省第一届农事运动会·广东农事定向大赛在茂名市高州分界镇杏花村举行。来自广州、园艺种植日记 超群绝伦深圳及茂名的上千名选手在沃野田畴尽情奔跑,尽享农事之乐。

本次赛事采用体育比赛与农事游玩体验融合的形式,包含20余个农事互动打卡点。参赛选手分为亲子组和个人组2个组别,以赛事积分多少和用时长短综合判定成绩,获奖者获得黑山羊、茂名罗非鱼、高州储良龙眼干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大礼包。

南方农村报 王富迪 拍摄

奔跑乡野间

第一视角乐农事享农趣

携带任务卡和手绘地图,在黄墙红瓦的岭南新乡村里自行规划路线,快速穿梭,在龙眼树的掩映下寻找农事打卡点;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手中的石子,轻轻一掷,唤起“放学,打水漂去”的园艺种植日记 很给力童年回忆,获得积分10分;打卡流畅度既要求快速辨别地图方位,也需要长期积累农事常识。在农事定向赛事中,智力、体力、耐力缺一不可。

2024年广东省第一届农事运动会启动仪式现场。

2024年广东省第一届农事运动会启动仪式现场。

来自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的覃婧与其父亲组成的亲子组,用时54分29.7秒,以235分的有效得分摘得了本次农事定向大赛的冠军。作为一名定向运动爱好者,这是覃婧第一次参加“农事+定向”的赛事。“徒步用的手绘地图很有趣,路上看到的自动化插秧很酷,除了现代化种植,我还想了解更多数字赋能养殖的知识。”覃婧说。

参赛选手们参与快乐打水漂游戏。

参赛选手们参与快乐打水漂游戏。

在“定格和美乡村”挑战处,董冰所在的亲子组跟其他选手合作摆出了杏花村字母“XHC”造型拍照,获得20分的积分。“这里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,这次以参赛选手的身份跟杏花村合影留恋,感受不一般。”董冰表示,自己参赛最大的优势在于熟悉赛场的地形,最大的惊喜是4岁的儿子坚持比赛直到胜利。“小孩子最爱大自然,所有的农事活动都让他很兴奋。”最终,董冰所在的亲子组用时1小时5分8秒,以205分的有效得分摘得了本次农事定向大赛的亚军。

来自茂名的董冰带着4岁儿子参赛获奖。

来自茂名的董冰带着4岁儿子参赛获奖。

参赛者在进行“定格和美乡村”拍照挑战。

参赛者在进行“定格和美乡村”拍照挑战。

亲子家庭在岭南故居前。

亲子家庭在岭南故居前。

南方农村报 王富迪 拍摄

享乐农事里

“第二课堂”品风物学农事

“普通龙眼一颗大概是8-9克,但精品储良龙眼一般有11-12克,为了最接近200克,应该放16-17颗。”在“我的眼睛就是尺”估重比赛点,一位从广州来参赛的父亲指导孩子如何赢得比赛。这一环节,两人一组比赛徒手摘龙眼,摘得龙眼现场称重,以200g为目标,重量较为接近的选手获胜。

参赛选手们参加“我的眼睛就是尺”估重比赛。

参赛选手们参加“我的眼睛就是尺”估重比赛。

随后,该选手所摘的龙眼称重结果显示236克。“龙眼比想象中重。比赛输了,但知识涨了。”这位父亲告诉记者,通过这样的农事互动,更加直观感受到了高州储良龙眼为何以“大”闻名。

参赛选手们走向下一个打卡点。

参赛选手们走向下一个打卡点。

此次定向大赛的举办地高州是世界储良龙眼发源地,被誉为“金牌龙眼之乡”,龙眼年产量占全国龙眼产量的十分之一。当下正是龙眼上市的时节,大赛围绕龙眼种植、加工等,设置了龙眼估重、挑龙眼肉、龙眼知识问答等环节。许多外地选手表示,虽然以前也听说过高州龙眼,但这一次比赛中穿插的各种农事场景,让高州龙眼的品质、文化底蕴和品牌内涵更加具像化了,“以后买龙眼就认准高州龙眼了!”

参赛选手们在体验如何挑龙眼肉。

参赛选手们在体验如何挑龙眼肉。

赛事相关负责人表示,设置这场比赛的初衷不仅仅是想让选手感受体育融合农事的快乐,更希望它在此基础上成为广大城乡家庭、喜爱农业的青少年熟悉乡村、了解本土风物的“第二课堂”。

小选手参加“携手绘优美”手印涂鸭。

小选手参加“携手绘优美”手印涂鸭。

在比赛终点附近的知青印象园内,还设有非遗文化体验区,参赛选手可以现场体验蓝染、煮福茶、手工制作茶粿子三项非遗文化。

体验者们在尝试蓝染。

体验者们在尝试蓝染。

利用板蓝根提取出的色素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印染的工艺即蓝染。“城里小孩的吃的、穿的、用的都是现成的,现在有机会让他们体验如何依靠自己的双手让一个东西从无到有,同时还能丰富染料知识,我觉得非常有意义。”一位母亲在定向大赛后,带着三个女儿体验、学习了蓝染。

教授蓝染技艺的邓小艳老师是杏花新村民项目的第一批村民,她表示,在这样优美的乡村中生活,十分惬意:“传承技艺的过程中,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人体验农事、理解农技,从而发现乡村之美,创造富有乡土韵味的时代新价值。”

【记者】王富迪 胡亦赟

【摄影】吴秒衡 谭家富
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