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家居软装设计】最后的家具木匠 竟找不到接班人?

吾雨土是最后找一个木匠。

吾雨土

他14岁时拜师学艺,家到接19岁出师。具木匠竟一生靠着木匠手艺谋生,班人但真正开始木匠生涯,最后找却是家到接家居软装设计在他70周岁的时候。

2008年,具木匠竟他将自己女儿家的班人储藏室改造成木匠工作间,开始做樟木桌椅出售。最后找如今8年时间过去了,家到接今年已经78岁的具木匠竟他,依然每天都要与刨子、班人锯子打交道。最后找“一年365天,家到接天天都要做点木匠活。具木匠竟”

14岁拜师学木匠手艺

1938年1月,吾雨土出生于衢江区后溪镇下塘村,父母均是农民。因为父母和同村的木匠师傅章糖果关系很好,所以,14岁时,他被父母送到章糖果处学木匠手艺。

“主要是他看我个子高,加上我父母的职场心态调整课程面子,就收了我为徒。”当然当木匠,个子高是一个大优势,可以承担很多矮个子木匠没法做的工作,所以师傅比较喜欢。另一方面,带学徒初期师傅是比较吃亏的,“师徒两人出工是算两个人工的,徒弟手艺不熟练完不成任务,都得靠师傅多做补上。所以师傅一般不爱带徒弟。”

吾雨土说,师傅章糖果是后溪镇方圆数十里范围内最有名的木匠师傅。    

当时农村有句老话,“搭板楼台风车斗,十个木工九个走。”意思说的是,这两项技术,十个木匠里头,九个做得不好。“我师傅做这些都不在话下”。

“在农村做木匠是靠口碑的,做的职业规划咨询服务东西好不好,大家一用就知道。我的师傅东西做出来,大家公认得好。”

吾雨土举了一个例子,当时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耕地用的犁,“看似很简单,但是里头学问也很大。”

据他介绍,好的木匠师傅会先看这户人家里是水牛还是黄牛耕地,然后再确定适宜的尺寸。水牛拉犁头是向下低着的,而黄牛拉犁头却是向前抬着的,所以水牛的犁,要设计的浅一点,而黄牛的犁,则要深一点,“如果弄反了,水牛用黄牛犁,就会拉不动,而黄牛用水牛的犁,犁就挖不下去土。”

犁的好坏另外一个判断的标准,就是人的手松开,牛拉着犁能犁七八犁的土,而不好的犁,人手一松开,犁就会倒掉。

吾雨土说,当时做木匠学徒都是三年出师,他则老老实实学了五年,师傅的手艺经验基本都传授给他了。

“我师傅对徒弟的要求就是多动脑筋,肯做。我这两点都做的挺好,当时三年学徒做满,我每天做的木工活比师父还要多,所以他也蛮喜欢我的。”

而肯动脑筋,也就此成为吾雨土一生的做人准则。

吾雨土

木工手艺好,走到哪里都吃香

1958年,正值全国地质热,衢州也来了勘探的地质队,吾雨土经招工进入地质队工作。为地质队做木架,“当时要钻洞,所以需要根据洞口大小做木架,防止洞塌方。我在地质队就是做这一块工作的。”

在地质队做了3年,1961年,地质队要离开衢州了,23岁的他被安排进入衢州陶瓷厂上班。“当时地质队帮我联系了两个接收单位,一个是发电站,当时规模很小,一个是陶瓷厂,规模很大。我去陶瓷厂参观了一下,后来就选了陶瓷厂。”

在陶瓷厂,吾雨土的工作是做模具。机器的哪个零部件坏了,技术员拿着图纸过来,吾雨土就能根据图纸的尺寸做出一模一样的木质模具,“他们会把模具拿去,按模具加工成铁的,拿回来装上,机器就能用了。”

因为技术好,吾雨土很快就被提拔担任中层领导,“在工厂做了28年,当了12年的基建科科长,后来又当了12年的行政科科长。”

相关阅读:专业家具人必备谚语知识

做基建科长时,他的木匠手艺还能发挥作用,等到做行政科长,为了能管好人,他还向厨师拜师学做菜,“热菜、冷菜,我都会。现在你让我切胡萝丝,我都能切的比粉丝还细。刀工很不错的。”

1988年,50岁的吾雨土被领导动员退居二线,“当时提倡领导班子年轻化,所以各个单位都要比谁的领导班子平均年龄更年轻。”

恰好当时有个政策,工龄满30年可以办退休,吾雨土就直接办理了退休手续。

吾雨土

晚年接着当木匠

1989年,退休后的吾雨土在坊门街当时商业职工医院附近开起了瓷器店,“应该是衢州第一家专买瓷器店,大家买瓷器都来我这儿。”

最初生意很好做,但是随着瓷器店开的越来越多,房租越来越贵,他在2003年选择了关门。瓷器店没了,闲不住的吾雨土又开起了酥饼店,位置就在南湖菜市场附近,直至2008年他把酥饼店关掉后,吾雨土才真正退休。此时,他已经70岁了。

“一下子空下来,闲不住。”吾雨土思来想去,最终捡起了自己的老本行——做木匠。

因为自家没有储藏室,他就把女儿位于迎和社区的储藏室改造成了自己的木匠工作间。

每天,他吃完早饭,就会和老伴一起步行到工作室,他在楼下做木工,老伴则在女儿家做饭,做家务。中午他会上楼吃饭,然后下午接着做木匠。等晚上一家人吃过晚饭,他才会和老伴一起步行回自己家。一年365天,天天都是如此。

他告诉记者,自己如今依然眼不花手不抖,做一张弧形腿的圆木凳子,用时大概约1天半左右,做桌子则可能需要两三天时间。因为做工精致,质量好,所以他做出的樟木家具很多人看见了都会购买。“去年有个开山庄的老板,看见后一次性向我定做了几百条凳子。我做了好几个月才做完。”

而在没有订单的时候,吾雨土也没闲着,他会按着自己定好的进度做木工,等凳子桌子积攒到一定数量,再自己拉到街头去卖。“像今年春节,我看积攒的桌子凳子比较多,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吃过饭,就用三轮车把凳子拉到街上去卖,一天有时候要卖两三千块钱。”

虽然他并未指望靠这个挣钱,但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成了他老来的又一项赚钱门道。

吾雨土

遗憾:手艺没有找到传人

为何他的木匠手艺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呢?“关键要自己动脑筋!把东西做的扎实。”吾雨土总结道。

在他的木匠工作室,工具繁多而全面,仅仅锯子,就有七八种之多,刨子,也有三四种。“判断一个木匠是不是好木匠,看他的工具专业不专业是很重要的方面。”

以吾师傅做的圆凳子为例,从木头变成最终成品要经过几十道工序。“我都是全手工的,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一是牢固,用几十年不会坏;二是带点传统手工艺品的味道,家具的固定都靠木榫卡牢,不用钉子,比较精致。”

做了8年的木匠,也算过了把“木匠瘾”,78岁的吾雨土终于决定要彻底退休养老了。“我的计划是今年年末把剩下的这批木料做完就不再做了。”

让他最遗憾的,是自己从师傅那里传承来的木匠手艺没能找到接班人。“我儿子倒是想过要学,然后办个木匠培训班,但他的计划是要等他退休,那可有的等咯。”

随着时代的发展,像吾雨土这样传承自民间的手工艺人,越来越少。 

(原标题:少年学木匠 老来过把瘾 78岁老人吾雨土8年木匠情结 记者:姜黎君)